雙主修輔系座談分享──經濟學不是你我想的那樣




前情提要:今天﹝10/24﹞我被學弟妹們邀請到系上雙輔座談分享雙主修經濟學的經驗,本篇文章是我分享會後的心得小整理,包含了我分享前的心情,還有一些對修習經濟學後的小雜感,甚至是對主流經濟學的缺憾感。


正文:

雙輔座談會的分享結束,想到一開始負責籌辦的學弟用極度嚴肅的方式問我要不要上去分享,其實我想直口答應,畢竟這是幫助學弟妹最快最直接的方法,但對於要講什麼、怎麼講,我則很遲疑。

畢竟想要挑個雙主修或輔系,去聽親身經歷過的人分享,是最直觀也比較客觀的。但正由於我雙主修的是經濟學,要講的是經濟學,所以要答應學弟的邀約,才遲遲不知如何動作,答應之後,拖了1個禮拜才開始構想。

不是因為我不了解經濟學,而是這個高大上的學科名稱,在大家心中有非常多想像,有的是偏負面的,有的是過於美好的,直接戳破泡沫,也不是我的作法,因為事實就在負面與美好的泡沫之間,所以我的遲疑在於不知道要怎麼滿足這麼多種想像,又能盡可能客觀。最後的介紹方式是,用實證性以及沒有價值評判的方式,分析這個學科的架構,儘管有點硬,過於學術,但個人認為是必要之惡。

另一方面
說到我的價值判斷,我得說對主流經濟學有所失望,當時雙修經濟,並非想要賺大錢,海撈一筆﹝事實上也不行﹞,而是對社會上的貧富分配有所關懷,想用數學實證、公領域,或更宏觀的角度,切入這個議題。

17歲那年閱讀了皮凱提的《21世紀資本論》,心裏就默默長出一個進步青年;然後又閱讀了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.Stiglitz,對美國FTA自由貿易炮火隆隆的批判長文,腦海裡就刻下了對經濟學的初步想像──關懷正義,日後做下雙主修經濟的決定。


皮凱提與《21世紀資本論》﹝英文版﹞



J.Stiglitz像

讀起來才發現,經濟學的學科訓練,似乎不是這個導向,有點過於技術性,甚至是脫離塵俗的。腦中總不時浮現皮凱提說的:「經濟學家都有一種對數學的幼稚偏好,以為經濟學有數字運算就能夠像自然科學一樣。」

前幾天才和一位朋友聊到修習經濟學的感想。完全如她所料:「我有難以啟齒的遺憾感覺」。經濟學是絕對可以關懷貧富的,但主流的聲音從美國到台灣學圈,似乎都不是這個氛圍。

或許我抱持這樣的期待,本身就有不合理之處;也許是知識累積和數學運算力不夠,所以才沒辦法很技巧性的使用這些知識,關懷社會的貧富。

但我依然懷有一個皮凱提之夢,不論是所得分配、資本的累積與重要性,甚至是階級問題,我都期待有透視這些問題的經濟眼光。

最後辛苦今天被我一堆專有名詞轟炸的學弟妹們,如果這樣不是認識經濟學架構的好方法,那真的是我的錯。如果台下有任何一雙熾熱的眼覺得有所收穫,那也是我的榮幸。

我在分享時的畫面,攝影by湘竹

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