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大支柱撐起互聯網新革命:許景泰政大演講



這次政大職涯講座找來SmartM創辦人,同時也曾就讀政大的許景泰學長,為大家主講互聯網的主題。學長專長是消費者行為和網路行銷,他首先在演講開始指出「八二法則」。以部落格為例,往往只有兩成的部落格很認真,但有八成都不認真,卻很多人都在看那八成。於是他選擇經濟那二成的部落格,最終的行銷相當成功,也拱起了很多部落客。

2010年,許景泰學長的目光就在互聯網上。掌握了網路行銷趨勢和消費者行為,找尋其中商機並創造許多雙贏局面。在今天他將互聯網商業思維分成7大面相,將好幾堂課內容濃縮成兩小時精華,為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互聯網帶來的革命。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學長這次的演講和他給我們的一些建議。


大數據

大數據不貴大,「小而美」是重點。學長向我們這樣說。具有「決策」、「預測」和「有利可圖」,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商業價值。同時他提出「商業模式+大數據=獲利」的觀點。像是我們可以藉由數量極大的數據判斷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偏好,知道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類型、價位區間,精準投放而非不經濟的亂撒廣告,如此就能創造隱性的消費。

P2P

P2P思維是共享經濟,以Uber和Airbnb為代表。學長指出,這種經濟模式成因有「消費方便」、「客服網路網路化」、「評價口碑」和「溝通社群」而興起。綜合起來便是由於消費支付金流的方式越來越方便,加上網路興起,使得客服網路化,也讓服務的評價能更遠更快的傳播, 而服務者更加有動力提良好的服務,根本的改善消費和服務提供的模式。

這種思維來自「閒置空間再利用」,平時我們車有80%的時間是閒置不開的,共享經濟讓車的擁有者將80%的閒置得以轉化為乘車服務,方便的支付方式和傳播的更即時更廣泛的評分,讓消費者有意願消費,服務提供者也更盡心提供好的服務。

社群

社群則改變人與人關係和消費,以前消費為個人需求取向,轉為受到團體影響而消費,在社群媒體中看到一群人都在消費,於是想說來是看看,買下這個產品與服務。而廣告也不侷限在電視上了,網路創造更多可能。

雲端

有「架構服務」、「平台服務」和「軟體服務」三面向,最主要是不用買只要租,在軟體上開發的使用方式,這也是為什麼雲端的出現造成硬體不興。

平台

平台有小做、中做和大做三種分類。小做如進入網路平台﹝如Pchome﹞賣東西。中做則是新業務,不受企業既有體制的約束。大做則像是Tesla線上賣車的交易模式,先收到鉅額款項,但客戶要一兩年以後才能拿到車,Tesla則運用這些鉅額收入做任何事情。許景泰學長幽默的說,這種瘋狂的交易模式和思維方式只有猶太人才想得出來。

移動

移動也就是行動裝置,特色是能一手主導社群連結。他改變了改變消費行為,因為我們能藉由行動裝置獲得更強的主導權和選擇權,一機在手,要看啥就看啥,並能隨時與人連結。但許景泰學長認為這樣的互動是沒有溫度的,人的多變、情感還是要面對面才能真切體會。

物聯網

物聯網也稱IoT﹝Internet of Things﹞,同時有「人」、「互聯」、「整合」才具有意義。像是對於一個心臟病患者來說, 讓他知道他的心跳如何不是最後一步,關鍵在獲得這些心跳資訊回傳給醫院,後得到醫院服務和治療規劃的過程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物聯網的概念不是生產很多產品,而是結合大數據和科技的一個產品,解決生活很多問題,就像上面心臟病患者的例子。同時他最根本的改變了時間、空間和感知,像是我們可以在千里之外藉由一副眼鏡,就進到NBA賽場上觀看比賽,就徹底扭轉時空和人物的關係意義。

這也可用在運動員訓練上面,讓運動員出手能更快,揮桿更準,運用科技和物品互聯,讓選手有精準效率好的訓練走向卓越。許景泰學長認為,未來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突破紀錄的表現。在正式比賽上,物聯網科技是被禁用的,像是偵測球員心跳和體能,讓教練作為換人的依據等功能。不過若用於私人訓練則沒問題,美國已經大量使用在選手訓練了,許景泰學長和我們這樣說。

物聯網的被動使用,就只限在如何取得資料優化服務;主動使用者,則在優化服務上解決「少部分」痛點。物聯網的積極使用者,則是集中火力在解決痛點方面。上面談到的例子便是。

兩岸互聯網思維差異、台灣的困難點

互聯網是少數能夠獲益百倍成長的產業,這方面兩岸的經營思維也有所不同。在許景泰學長歸納下,中國屬於「大」、「強」、「優」的發展順序,先把市場做大,接著憑靠資本挹注而變強,甩掉後進者,最後才優化自己的服務。美國EMBA教的是「獲利模式」思維,這招在中國根本無法獲勝。

台灣的發展進程則相反,為「優」、「強」、「大」。這樣的進程未必不好,但台灣會在「優」的階段,也就是在「做細」的時候就本土化,只能解決本土消費而走不出去,最後就是在台灣成為第一,然後成長變大後要就是被併購掉,但有賺錢;或是成功走向世界,但數量算不上多。

也正是因為兩岸在互聯網的思維不同,而有了「互聯網+」和「+互聯網」的差別。在只有台灣和中國的比較下,前者說的是中國,主要談網路﹝互聯網﹞加上技術帶來產業的破壞式創新,以用戶為王的新創網路企業。我們確實也可以在很多中國網路企業的CEO都是年輕人﹝其團隊平均年齡很多都在30歲以下﹞,看到以網路為主體的創業帶來全新洗牌的局面。

後者是指台灣,+互聯網重在「商業本質」再加上互聯網來進化,側重的不是網絡。在運作上是強調組織內的調整,人才重新規劃,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「傳統再造」。這也是台灣和中國最大的差異。而且台灣的傳統B2B產業沒辦法理解消費者多變的心思、客製需求等消費行為,這是比較麻煩的部分。這也是許景泰學長跟我們談到的。

給學弟妹的想法

許景泰學長給了我們一些建議。首先產品最重要的,不在於和對手的「差異」,而在「創造顧客價值」。這點和我在兩岸互聯網峰會中所得到的資訊是不謀而合的。「打中消費者需求、痛點」是Mr.6、玉山銀行的劉美玲協理和非常多創業家都和我們談到的。不要過度強調差異則是同步推董事長熊俊所說。


再來學習方面,許景泰學長則認為台灣的教育太過重視目的性,為了要怎麼樣而學那個東西。但他更喜歡「好奇心」學習,動力出於好奇,並且鼓勵學弟妹們多多涉獵,不是到專家的那種程度,而是理解這些領域的人思維到底是什麼,這樣也可以激發多元創新。這正是所謂「經典會忘,但思考和態度會留在心中」。資訊接觸仍是希望以「看書」為主,由於網路如先前提到,沒有溫度,且發言也往往流於跳躍式的思考,不利於了解事情全貌。

最後,就是不要只做沒有建設性的批評跟多感恩,柯文哲說的「心存善念」。這個就不是什麼高端的技巧,而是落實於人生的基本態度。接著好好累積人脈,多認識不同的人,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。

即便我們不是創業家或經理人,但希望我們都能在景泰學長這場演講中,對未來趨勢和人生態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



許景泰學長的暢銷書


演講中的許景泰學長





0 留言